對于互聯網創業者來說,好點子大過一切,那么創業點子主要來自哪里?
第一、針對現有產品與服務,重新設計改良;
第二、緊跟潮流、熱點,比如很近很火的小程序創業、電銷機器人創業、人工智能創業與新零售創業領域等;

第三、道聽途說、機緣湊巧;
第四、經過對某市場的系統、深度研究,發現了創業新機會。
一般而言,改進現有商業模式比創造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為簡單。許多創業者都可以由過去任職公司的經驗中,發現大量可以立即改進的缺失,包括:未被滿足的顧客需求、產品品質上的瑕疵、作業程序上的不經濟…等等。事實上,大部份離職創業者的動機,也是以為自己能夠做的比原有公司更好,因此才有離職創業的把握。
當一個新興產業出現之際,必然能夠提供許多創業機會,引發大量創業熱潮。不過追隨新趨勢潮流的背后,也存在相當的風險。因為,究竟這項新興產業的規模有多大?如何具體發掘潛在的顧客需求?似乎都還不確定。
有一些人將創業點子的產生,歸因于機緣湊巧,所謂「無心插柳柳成蔭」。不過,創意只是冰山上的一角,沒有平日的專心耕耘,機緣也不會如此的湊巧。
在舊金山淘金熱形成之際,無以計數的貧窮人滿懷著漂亮憧憬奔向金山,李維公司創辦人(Levi Strauss)卻機緣巧合的看到了「供給堅固耐用的帆布」這個商機。于是,他立即展開以帆布為布料制成牛仔褲的生產事業,把產品賣給上述眾多淘金客。
所謂的機緣湊巧或第六感的直覺,主要還是因為創業者在平日培養出偵測環境變化的敏銳觀察力,因此,能夠先知先覺形成創意構想。
假如創業點子只是依靠改良設計現有產品、追隨趨勢潮流、以及機緣巧合等,其來源仍然相對有限。
很靠譜也很麻煩的一種發現創業點子的方式是:針對某行業系統的研究分析,并找到創業新機會。這種發掘創業機會的方式又有哪些方式?
第一,根據用戶價值觀與認知的變化,來發掘創業機會;第二,新知識的產生,進而發掘創業機會;第三,分析人口統計資料的變化趨勢,來發掘創業機會,比如婦女就業的風潮、老年化社會的現象、教育程度的變化等,必然提供更多新的市場機會;第四,分析矛盾現象,來發掘創業機會。
雖然大量的創業機會可以經由有系統的研究來發掘,不過,很好的點子還是來自于創業者長期觀察與生活體驗。
上一篇:移動互聯網風云錄
文章地址:http://m.meyanliao.com/article/online/5537.html